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

感受,感動!

這是一篇在四年前,為了一份電子報月刊所寫的"觀點",現在看來,還是很有感觸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台北市的捷運系統內電扶梯的使用規範,有一個讓急著趕路的旅人方便的措施,就是「搭乘電扶梯請緊靠右側,趕路的旅客請靠左側快速通行.」,相對於其他的交通方式而言,捷運系統的輸運速度已經夠快的了,可是我總是常常看到許許多多的人,不知道是出於無意識的慣性,還是有意識的行為,為了「趕」上這班車,而急急惶惶,彷彿生活的價值僅僅在於能不能趕得上而已.每天趕著上班不遲到(上班的意義,只是為了不遲到,領薪水?),趕著接小孩上下課,趕著下班回家,趕著這,趕著那......有沒有想過,慢下腳步來,看看車窗外的路樹,行人,看看拉著手把站在你面前的年輕學生眼神裡的稚嫩,而不要總是歪著頭昏睡,直到到站後驚醒,跳下車.

  你總在同一條路線上下班,有注意到路邊轉角的樟樹,樹梢剛抽新芽?嫩綠色的新芽在初春的雨後輕舞,原來,老葉與新葉的綠是這麼的不同!每天都在同一家早餐店買同樣的早餐,中溫奶,烤火腿蛋,但是有沒有發現,今天遞早餐給你的漂亮妹妹,手上多了一個戒指,臉上有說不出的幸福感動,是她暗戀的人向她告白了?還是男朋友已經向她求婚?下了班回到家裡,就打開電視機,也不管在灑狗血或是扯八卦,彷彿電視沒開就很沒有安全感?

  記得沒有行動電話的年代嗎?生意照做,打電話聯絡生意時也不會因為這一秒鐘沒有找到人而產生失落感,現在因為手機太普及,在潛意識裡認為每個人都理所當然的要有手機,都理所當然的要一找就到,如果一下子找不到人,馬上挫折感就出現了,如果有手機卻沒開機,以致於無法連絡上,都會遭到程度不等的責備.

  做一個有知覺的人,辛苦的工作不僅僅祇是大機器中的小螺絲釘而已,開始學習留意身邊的人事物,關心家人的生活好不好,關心自己的生活健不健康,把自己從僵化的習慣裡解放,多一點思考,多一點呼吸的自由.生活的美學,不只是購買物品來擁有,是一種態度,一種思維,一種對生命的柔軟,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期望.

  多年前一個回家的深夜,在最末班的公車上,一個大肚子的年輕媽媽,身旁還坐著一個稚齡的女兒,小女孩說:「媽媽,好多人,好擠喔,為什麼不坐計程車?」年輕媽媽摸著女兒的小辮子,說:「坐大車車,人多,很熱鬧,很有趣啊,可以看到許多叔叔阿姨喔.」

 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輕盈.

沒有留言: